第2747章 改邪归正的杨革勇 其实北疆有个很特殊的地理现象,那就是缺水是季节性的。 夏天雨水稀少,但冬天降雪量却非常丰沛,种粮食靠的就是这雪水,然后加上偶尔的几场雨,基本粮食就能丰收, 当然,后期也陆陆续续打了一些井,用于补充水源的不足。 叶雨泽下车看着他们自己画的地形图,眉头紧锁,自言自语。 根据地形铺设管道或者管道和人工渠结合,也可以把水引过来。 杨革勇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,思索片刻后说: “这个想法不错,不过这里的地质条件得进一步勘察,看看是否适合铺设管道,而且还得考虑冬季管道防冻的问题。” 两人继续深入山谷进行考察,一路上,也是一言难尽,道路崎岖难行,有时甚至需要徒步攀爬陡峭的山坡。 天气也变幻莫测,时而烈日炎炎,时而狂风骤起,扬起漫天沙尘。但这些困难并没有阻挡他们的脚步。 经过详细的测量和分析,他们发现山谷中的岩石结构较为坚固,适合进行管道铺设。 而且,通过对气象数据的研究,他们找到了一种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管道材料,可以有效解决冬季防冻问题。 回到军垦城后,叶雨泽和杨革勇立刻投入到引水方案的设计中。 他们结合考察的数据,招揽了专业人员,运用专业的水利工程知识,绘制了详细的图纸。 方案中,不仅规划了引水管道的铺设路线,还设计了一系列配套的水利设施,如蓄水池、灌溉渠道等,以确保水资源能够合理分配和利用。 为了使方案更加完善,他们邀请了国内知名的水利专家进行论证。 专家们对方案给予了高度评价,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宝贵的建议。叶雨泽和杨革勇虚心接受专家的意见,对方案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。 在方案确定后,接下来就是项目的筹备工作。这个叶雨泽和杨革勇就不管了。 项目组负责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,争取项目的审批和政策支持。同时还着手组建施工团队,采购施工所需的材料和设备。 然而,项目的筹备并非一帆风顺。在申请项目审批时,遇到了一些繁琐的手续和复杂的程序。 项目负责人多次前往相关部门,耐心解释项目的重要性和可行性,最终成功获得了项目的批准。 在组建施工团队方面,也面临着挑战。由于项目地处偏远,条件艰苦,很多施工人员都不愿意前来。 项目组人员四处奔走,通过提高待遇、改善工作环境等方式,吸引了一批经验丰富的施工人员加入。 材料和设备的采购同样遇到了困难。一些特殊的管道材料在当地难以购买,需要从外地运输。 他们就积极联系供应商,协调运输事宜,确保材料和设备能够按时供应。 经过几个月的紧张筹备,引水项目终于正式开工。 施工现场一片繁忙景象,挖掘机、装载机等各种机械设备轰鸣作响,工人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。 叶雨泽和杨革勇偶尔也会来到施工现场,监督工程进度,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问题。 在施工过程中,他们又遇到了新的难题。一次暴雨过后,山谷中的沟壑发生了小规模的山体滑坡,部分已经铺设好的管道被掩埋。 叶雨泽和杨革勇得知消息后,立刻赶到现场。他们组织施工人员迅速清理滑坡的土石,对受损的管道进行检查和修复。 为了防止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,他们对周边的山体进行了加固处理,增加了防护措施。 同时,加强了对施工现场的气象监测,提前做好应对恶劣天气的准备。 随着工程的推进,引水管道逐渐向军垦城周边延伸。 每完成一段管道的铺设,大家都会感到无比欣慰。他们深知,这条管道承载着无数人的希望,将为这片土地带来新的生机。 在项目部和施工团队的共同努力下,引水项目终于迎来了关键的时刻——试水。 叶雨泽、杨革勇和施工人员们早早地来到了现场,紧张地等待着那一刻的到来。 当阀门缓缓打开,清澈的水流顺着管道奔腾而下,流向干涸的土地。 看着水流在土地上蔓延,滋润着每一寸干涸的土壤,叶雨泽和杨革勇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。 周边的居民们也纷纷赶来,目睹这激动人心的一刻,欢呼声和掌声响彻山谷。 然而,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放松警惕。接下来,还需要对整个引水系统进行全面的检测和调试,确保其能够长期稳定运行。 大家继续坚守在岗位上,与技术人员一起对各个环节进行仔细检查,及时调整和优化系统。 随着引水工程的成功实施,军垦城周边的土地逐渐得到了灌溉,荒芜的农田开始重新长出绿油油的庄稼。 当地的农业生产得到了极大的改善,农民们的收入也大幅提高。看着这片土地上发生的变化,叶雨泽、杨革勇以及所有参与项目的人们都感到无比自豪。 但他们知道,这只是北疆发展的一个开始。还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他们,未来,他们将继续努力,为北疆的繁荣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。 接下来,他们又将目光投向了北疆其他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,一场新的奋斗之旅即将开启…… 帮助当地百姓,这都是顺手而为之,真正难度大的,其实还是兵团本身。 众所周知,整个兵团,都分布在边境线上,全是百姓不去耕种和放弃的草场。 要知道,那不是他们自愿放弃,而是基本都是不毛之地,种不出粮食,那稀疏的草,根本养不活牛羊。 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,就是缺水,而往这样的地方引水,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。 但这样的地方也不是一点水都没有,这样的地方山高,沟深,积雪常常可以达到接近半年。 而雪化了,那水就会顺着山沟白白流走了,解决这样的问题,就是修建蓄水池,就跟陕西一些农村一样。 家家都有蓄水池,把雪水和雨水都积攒起来,也能解决很大的问题。 这种工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,但是做起来钱也不会少。 毕竟北疆这地方,到处都是石头,要想找到纯粹的土山,也不是太容易。 有句口号是向土地要粮食,而在这里,基本上就是向石头要粮食。向水要粮食。 叶雨泽决定用基金建设这大大小小的蓄水池,把山沟里的小溪也建坝储存起来,用于土地的灌溉。 这项工程很大,但只要有了钱,哪有干不成的事儿? 兵团人,是凝聚力最强的一帮人,他们不但是职工,还是战士,只要一声令下,他们可以随时奔赴任何地方。 这一转眼,兵团人已经由一代变成第三代了,兵团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但同时也有了很大的区别。 一代兵团人都是军人,习惯了令行禁止。甚至可以不要报酬,节衣缩食都可以无私奉献的人。 二代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,基本没有什么改变,但他们也都到了退休的年龄。 而三代就一言难尽了,虽然父母也是那样教他们,但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,一切物质为上。 改开以来,价值观基本就成了这样,你也不能说孩子们都错了。 毕竟住房,教育,医疗,都需要自己负担,跟爷爷父亲他们完全不同了。 房子需要买,没人会再给你分,上学要花钱,交不上学费会被劝退,一言难尽的就是医疗。 一旦没钱,病都没人给你治,这事儿你骂医生骂医院都没用。 因为人家都是自负盈亏,谁会从自己口袋里掏钱给你治病?又不是你爹妈。 而目前军垦人也都是第三代的主力了,第二代退休的也都差不多了。 叶雨泽可没有跟人家讲什么大道理,干活给钱就是了,甚至有专业人员设计工程量。 也就是多劳多得,挣多少你自己说了算。这帮孩子们虽然没有父母那种吃苦耐劳的精神,但为了钱还是很努力的。 特别是本身就是受益者,为自己解决水源问题,结果干活还给钱,这事儿不努力就不好意思了。 接下来就是让各个团场自己勘测水源,然后拿出解决办法,实在没办法的,就只能靠开渠引水了。 当然,这些事儿自然不能一蹶而就,需要时间,更需要金钱,举国之力都没办法做到的事情,他叶雨泽又不是神,只能慢慢来。 他不行就交给儿子,儿子不行就交给孙子,总有一天,这些戈壁滩都会变成绿洲的…… 不得不说,杨革勇这个人还是很靠谱的,平时花天酒地惯了,叶雨泽以为他早已经过不了艰苦的生活。 可事实呢,他一直跟着自己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奔波。 因为工作量大,跑的地方太多了,而整个北疆,上百公路无人烟的地方随处可见。 他们就只能带几个馕和肉干,还有水,饿了随便垫吧一下,就得继续干活了。 倒不是叶雨泽非得要亲力亲为,而是资金掌握在他手里,人家报上来的东西都需要核实。 还有哪个可以做?哪个暂时做不了?这个都需要他决定。 毕竟人都有倾向性,谁都偏向自己的地盘,人有不如我有,难免在资料和报告上渲染一下。 不要怀疑这事儿的可能性,毕竟报告也是文字,只要带上了情绪,看的人自然就会被诱导。 就算再组织一些核查人员,结果也差不多,还不如自己来。叶雨泽也玩够了。 就是没想到杨革勇做起事儿来,还是这么靠谱,这让叶雨泽非常欣慰。 本来这个基金可以设立一个项目部的,雇一些专业人员监督使用。 但叶雨泽觉得只有亲力亲为,才能对得起老刘,他跟刘庆华感情很深,如今很多人都说没有叶雨泽就没有军垦城。 但叶雨泽知道,没有刘庆华同样也不会有军垦城。 他当初还是个孩子,自己的那些想法只有刘庆华支持才能实施,说句不好听的,就连亲爹都不太信他。所以,才有了今天的军垦城。 而当老刘觉得自己犯了错误,不去领取退休金的时候,叶雨泽才会毫不犹豫的去帮他,哪怕他提出任何条件。 而这个老人家同样没让人失望,短短的时间内创造了偌大的财富,但最后,却没有留给儿女,全被留给了北疆…… 能有这种情怀的人这个世界上并不多,所以,叶雨泽一定要亲自帮他完成。 本来这笔钱是为了引藏水入疆用的,但这件事儿不知道还能不能实现?所以,叶雨泽才决定先干起来。 没有藏水那就先把北疆自己的水疏导一下,毕竟王爷爷当初就是这么干的。开垦了多少良田? 要知道那时候哪来的机械设备?都是靠着铁锹搞头一手一脚挖出来的。 如今什么设备没有?叶雨泽就不信会比那时候还要难?所以才决定先干起来。 他们本来是想先在军垦城周边开始朝外辐射,这样,发展起来就有了依托。 但其他地方却不干了,首先是位于南部的十六师,开始向总部提出申请,需要资金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。 作为为数不多位于北疆南部的师,他们面临的挑战甚至要大于北部的那些地方。 北疆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,冬季寒冷,夏季温和,降水相对较多。 南疆为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,气候更为干燥,夏季炎热,冬季相对温暖,昼夜温差大。 所以,若是论缺水的问题,南部就要更加严重一些。 昆山农场位于昆仑山北麓,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,和田地区PS县城东北20公里处。 土地总面积5公顷,全场占地面积74万亩,灌溉面积6万亩。 属北半球暖温带干旱荒漠性气候,平均气温9℃,年日照8小时,无霜期205天,光热资源丰富,但全年蒸发量9毫米,为降水量的49倍,水资源严重紧缺。 月底了兄弟们,你们懂的
下拉加载下一章...